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5节 (第1/4页)
周瑜也觉得自己有些失态,尴尬不已,却还是忍不住问道:“你鼓动刘辟等人去江南屯田,除了我说的这些原因之外,还有什么用意?” “就为这事?” “就为这事。”周瑜被这个问题困扰了好些天了,一直想开口问孙策,又拉不下这个脸。既然已经说出了口,他也不想藏着掖着了。“伯符,我不敢说自己有多聪明,但我敢说自己很刻苦。启蒙读书以来,我没有一天放松,研读史诗,研究古人用兵方略,同辈中也算是小有成就,怎么……怎么就……” 孙策笑了。“怎么就被我难住了,对吧?” 周瑜胀红了脸,没有说话。 孙策瞅着周瑜,越瞅越想笑。不知道这位周郎是因为还年轻,易冲动呢,还是某人说对了,这位周郎其实有点用力过猛,对能不能得到别人认可非常在意,特别是他看得起的人。对那些他根本不放在眼里的人,他反倒更放得开些。 我是该得意呢,还是该得意呢,还是该得意呢。能把周郎逼到这个份上的人应该不多吧。换作几天前,周瑜肯定不会这么激动,他最多只会宽容的笑笑,呵呵,你说得也对。 “我本来以为你应该可以想到的。”孙策耸耸肩。 “很惭愧,我想不到。”周瑜没好气地说道:“你高估我了。” “高估倒也不至于,只是历练少些,一时考虑不太周全罢了。” 周瑜握紧了拳头,恨不得和孙策干一架。说你胖,你还喘上了,这老气横秋的样子越看越气人。 “公瑾,看一件事,你要想看得远,就得站得高。只有站在高处,你才能看到全局,才不会被眼前的情形所迷惑。你想想看,这些普通的农夫为什么要加入黄巾,浴血奋战?”不等周瑜说话,孙策又提醒道:“你周家是庐江头等世家,你对这个问题应该有切身体会,但是,你要想看清大势,就不能局限于你周家的利益得失,要站得更高一些。嗯,比如说……天下。” 周瑜眉头紧锁,盯着孙策看了又看,头发一阵阵发麻。他明白了孙策的意思。农民为什么要加入黄巾军?因为他们没有了土地。土地哪儿去了?被世家大族兼并了。世家为什么有实力?他们占有大量的土地,有粮有兵。不管是谁起兵,都要讨好世家,求得世家的支持。 袁氏兄弟称霸山东,靠的就是世家。孙家没有袁氏四世三公的号召力,在争夺世家这方面没有号召力,所以孙策另辟蹊径,争取黄巾军,和世家争夺人口。土地是固定的,不生不灭,人口却是流动的,短时间内只会减少,不会增加。江南有地,只要有了人口,很快就能形成实力。而没有了人口,世家有土地也没用,实力必须受损。此消彼长,一举两得。 周瑜如梦初醒,既惭愧又钦佩。“伯符,你这是和世家争夺人口,釜底抽薪,对不对?” 孙策抬起手,挠了挠眉毛。“虽不中,亦不远矣。” 周瑜心中刚刚涌起的激动顿时像江潮一样,来得快,去得更快,一片狼藉,只想骂人。 不装你会死吗? 第013章 攻心 见周瑜怒形于色,暴走在即,哪怕知道他是熟不拘礼,有玩笑的成份,孙策也有些意外。 年轻人,就是容易冲动啊。 “好了,好了。”孙策揽着周瑜的肩膀,轻轻拍了拍。“其实你说的基本就是我想的,所欠缺的那一点其实我也不把握,只是我的一个梦想罢了。” 周瑜又好气又好笑。“这么说,我还应该感到欣慰,感激你坦诚相待?” “那倒不至于,我俩谁跟谁啊?”孙策扬扬眉,哈哈一笑。“我有公瑾,如管仲之有鲍叔,高皇帝之有张良、韩信,光武皇帝之有邓禹,一见倾心,岂能不推心置腹?” 周瑜打量了孙策一眼,歪歪嘴。“那你倒是说说,你那个梦想究竟是什么?” 孙策眉心微蹙,严肃起来。“解治乱之根,建万世太平。” 周瑜眼神一闪,盯着孙策看了好一会儿,见孙策神情庄重,并无一丝调侃之意,这才扬了扬眉,微微颌首,眼中却多了几分担忧。“你是说抑制土地兼并?” “虽不中,亦不……”孙策刚想再拽两句文,见周瑜眉头又皱了起来,连忙打住。“好啦,好啦,目的是解决土地兼并带来的治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