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22节 (第2/3页)
一下,却将手中暖炉握得更紧了。 官家还在等着,他也没时间做停留,便疾步沿着横街往前行去,想要将东西尽快交到官家手中。 问过守在宫门口的禁军后,得知官家在紫宸殿中,且里面不止有杨少龄,还有政事堂一干人等,他便狠吃了一惊。 经侍从通传,他很快便从紫宸门入内,匆匆往殿中走去。 宗广正在跟门下侍郎说话,大门处的光线似被什么遮挡了一般,他忽觉眼前暗了一下,不禁皱着眉说:“你搞什么呢?你到底是冷还是热?” 他将宗祁仔细瞧了瞧,发现他穿着身单薄衣衫,手里居然还拿着个小暖炉。 这奇异的搭配,引得殿中众人侧目,纷纷露出迷茫的眼神。 宗祁神色未变,上前行礼后,淡声道:“不怎么冷,不过这手炉是别人刚才送我的,因其漂亮可爱,舍不得放下。”说着,他将手中锦盒恭敬递上。 侍从接过锦盒转呈给皇帝,宗祁眉眼低垂,寻了处位置坐下。 漂亮可爱,他嘴上说的是这个铜鎏金手炉,实则心里想着的却是那个人的模样。 跟她比起来,这个原本精巧到极致的手炉,倒显得笨拙了起来。 宗广一面将锦盒打开,一面瞪向宗祁,冷哼道:“玩物丧志。” 宗祁没做回答,只微微垂首望着地衣,宗广又瞪杨少龄,“这么点事都办不好,还要叫你表妹去喊你表兄来。” 杨少龄自知事没办好,急忙再次请罪。宗广只挥了挥手,让他滚回去坐着。 将文书看完,宗祁问道:“诸卿觉得,此事现今该如何处置?” 陈国公直起身,叉手道:“臣以为,既然在严范阳的别院发现了那些被拐孩童,那这件事,必然同严承嗣有关。依臣所见,应当即刻将严承嗣下大理寺审查。” 宗广默不作声,只用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,神色凝重,似在思索他话中的可行性。 门下侍郎却不大赞同,他犹豫了摇了摇头说:“官家,严承嗣到底是严范阳的嗣子,此事还需从长计议。” 嗣子的意义,到底与诸子不同,尤其是承嗣这个名字,便可看出严准对他寄予的厚望。 宗广瞥他一眼,点了点头,装模作样的叹道:“贺卿所言有理,严卿两代人镇守范阳数十载,为朝政殚精竭虑,是议功之人,朕也万万不能寒了朝中重臣的心啊。”八议之人,刑部和大理寺都无权直接审判,需交由皇帝过目后再行决定。 殿中众人面面相觑,摸不清官家到底是什么用意。若说他想将此事敷衍了之,那今日就不会将他们召集过来商议,大可查出后直接隐瞒。横竖他是皇帝,手腕通天,还怕别人能瞧出破绽? 可若说他想大肆处置,那又为何要说这句话? 杨少龄挠了挠头,恭声道:“官家,可这事是严承嗣做的,他又不曾为朝廷出过一分力,凭什么要将严范阳的功劳抢去呢?若严范阳心有朝廷和律法,定能理解。”只要是个正常人,都受不了严承嗣干的这事吧?他虽未婚,可也想过若自己将来孩子这么干了,不需律法,自己先打死了事。 这么个丢人玩意,严准还真想要? 他一个东北的土皇帝,妾室比皇帝还多,又不缺儿子。 宗广正悠悠发表着自己的感慨,却被杨少龄给打断,那一层忧愁和怅惘的神情,便僵在了脸上。 可杨少龄这段话说的又十分有道理,他只得点了点头,表示赞许。殿内众人却顺着他的话议论了起来,皆对这个想法感到满意。 吵了约有一刻钟的时间,紫宸殿内方才略略安静下来,看一眼皇帝低沉的神情,众人又都不说话了。 宗祁一直没开口,捧着手炉默默听众人说着。此刻见无人再言语,而所有人的视线都凝聚在了自己身上,便顿了一瞬,随后说道:“官家,臣以为,这些孩童虽是在严范阳别院中发现的,可却不一定能代表是严承嗣、甚至是严家人所为。且——” 他环视一圈偌大的殿宇,面上有一丝尴尬,缓声道:“且严范阳行事凌厉,性情也较为骄矜,在朝野...树敌颇多。京郊别院到底脱离他掌控,有人构陷,也是说不准的事。” 陈国公反驳道:“严承嗣好娈童,可不是什么秘密。他能违背律法私自购买男女小童,那拐卖孩童,还不是随随便便的事儿。” 兰陵郡公家丢失的那个小郎,是他的侄孙,他也是在场众人中,少有的和被拐孩童有亲近血缘的人,因此也更着急些。 宗祁犹豫了一下,说:“那日我领着人去严范阳府中查探时,感觉严承嗣对这件事,似乎并不怎么知情。今日将他软禁在府中前,我也曾询问过